五人回头看:巴展和巴展之外

来源:火狐体育NBA直播    发布时间:2024-03-13 00:32:31
产品详情

  MWC24 巴塞罗那落幕了。褪去浮华与喧嚣,这届巴展该给我们什么启示?当AI正席卷一切,当计算、5G-A、6G在各自的空间行进,当不同世界的人们开始自说自话,当全球的开放合作比以往更重要时,这届巴展,应该给我们那些思考?

  作为通信产业研究型主导媒体,《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特别邀请行业协会资深专家、运营商领导专家、产业链主导企业代表,组织“回头看:巴展思考”系列谈,看巴展会场内的“先进”,更看巴展之外的“风向”,引起行业强烈反响。应读者要求,我们把“回头看:巴展思考”系列汇编,供业界参考。

  参会人数达到高峰。此次巴展与会人数达到了近10万人,是2019年与会人数首创高峰以来的又一次高峰,说明了目前人们对移动通信产业仍然抱有很大的关注和兴趣,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前途仍有很大的信心。

  中国政府和企业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中央网信办庄荣文主任和工业与信息化部张云明副部长到会并与企业座谈,有超过300家中国企业参展,华为是本届巴展最大的参展商。小米在其最核心的场地展示了即将上市的SU7汽车。

  垂直行业应用更加深入。很多企业包括国外的Vodafone、Orange、三星等都推出了垂直行业应用平台,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

  共建共享已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可。共建共享由我国首先提出,目前中兴通讯的基站产品都逐渐实现了共建共享,其他几个国家也做出了很多共建共享的产品。

  此外,AI在这次大会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题目。很多企业都从AI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企业发言内容有的是针对网络内部,有的是针对网络外部,像高通的总经理,他讲到网络终端、芯片,还有传输网络成有机的整体,以及怎么来面对AI的发展等。

  最大体会是三点:“无5G,不AI”, “无中国,不全球”、“AI RAN 不是新理念”。

  AI是本次MWC大会热词。运营商展台有AI赋能医疗健康、双碳节能、低空交通等多个行业应用;高通、小米、三星等终端及芯片公司能够带来端侧AI(On-Device AI);网络设备企业发布了融合算力功能的无线设备。云边端AI协同将为个人带来更多新鲜体验,赋能更多行业发展。但是云边端协同离不开高质量的网络。本次大会,5G-A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也是展会的一大亮点。电信、联通、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多家企业也都发布或展示了5G-A创新成果和发展计划。

  中国产业是本次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最重要的力量,通过创新展示、领袖演讲、创新发布等形式积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据统计,来自上百个国家的2700余家企业/机构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超300家来自中国,比去年翻了一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中国信科、荣耀、小米等一批中国企业,全方面展现了中国在5G-A发展、6G创新、AI技术创新及应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等的最新进展,成为了本次大会的亮点。中国移动还与韩国SKT、美国US Cellular和英国沃达丰一起,代表NGMN解读《6G立场申明》,对全球6G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出清晰响亮的共同声音。

  MWC期间英伟达、ARM等公司发起成立了“AI-RAN联盟” 引起了产业关注和热议。其实AI RAN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AI for RAN,通过人工智能提升无线接入网的频谱效率、规划运维和服务能力,减少相关成本,RAN for AI,发挥无线接入网边缘泛在的算力优势,为AI提供更靠近用户的数据采集、训练、推理能力,助力AI成为泛在化的社会级服务。中国移动本次展会发布的5G Adv十大技术中,就有内生智能技术,是包括AI for RAN的 AI for Network。我国企业主导成立的6GANA平台,更是积极推动6G与AI融合有关技术研究、标准化、监管和推广。

  本届巴展对通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性启示,我觉得应该有三点:智能内生、超越连接、全球合作。信息基础设施将从支撑连接为主向提供信息感知、传送、存储、处理一体化服务转变。智网融合、智能原生将成为现实。信息通信业要不断拓展“5G+”边界,在持续提供高速泛在连接服务的基础上,致力于推动数据的安全高效流通,推动算力的“一点接入、即取即用”,推动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千行百业。信息通信业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也是特别需要规模效应的产业,没有全球的合作,创新就难以繁荣兴旺,没有全球的合作,就没有规模化、普惠化的产品,全球合作是必然方向。

  今年MWC24整体感觉比去年热闹很多,参会交流热情“爆棚”,主题较为聚焦,从终端产业链视角看MWC24,可以用“一硬一软”和“一大一小”总结。

  “一硬”是5G-A网络演进,“一软”是AI和算力。经过5年发展,中国5G商业化取得长足发展,推动5G-A演进“水到渠成”。AI是本届展会全产业链普遍关注的“全链热点”,AI未来需要强大算力支撑,全球运营商均有计划蓄势发力,中国运营商发挥5G网络基础设施优势,在算力方面将继续高歌猛进。

  “一大”是AI领域的“AI大模型”,“一小”是指AI终端应用和垂直应用,在AI大模型领域国外有一马当先的优势,且“AI PIN”在展会上真机展示,代表着国外在AI专属定制终端领域领先一步,相信中国终端产业链和互联网公司能发挥移动互联网时代经验和优势,在AI专属终端研发制造以及AI垂直应用领域,继续百花齐放,力争为全球做贡献。

  AI是MWC24全产业链普遍关注的“全链热点”,AI未来需要强大算力支撑,全球运营商均有计划蓄势发力,而中国运营商在算力方面将继续拥有优势,为中国AI发展奠定坚实基础。AI大模型领域国外虽然有一马当先的优势,哪怕是领先几年,但是我们一定不可以灰心丧气,一定不可以有“追赶无用论”念头,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在大多数领域都是通过追赶先进发展起来的,怎么就能定论AI大模型领域我们不该追赶。虽然AI大模型起步晚于国外,但“小终端”和“终端应用”一直是中国的特长领域,相信AI大模型在端侧的应用创新将在中国发展的“有声有色”,中国终端产业链将给全球消费的人带来丰富的AI创新终端形态。科技发展,对于全世界和中国终端产业链必将是机遇大于挑战。

  从巴塞罗那之行看,如果拿国内的情况与国外比较,在5G和5G-A方面的建设与应用无论从规模还是深度中国运营商都走在了前列;Open Gateway我们会参与但更多的是观望;而GenAI尽管我们和全球运营商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司领导也很重视,但受制于中美关系,我们有许多先天不足,用不了国外的大模型,GPU算力缺乏。

  再有美国也不甘在5G上的落后,期望卷土重来。这次大会上,美日澳等10国就宣布成立了6G技术联盟。同一天,由英伟达牵头的AI-RAN 联盟也宣布成立,旨在提高移动网络效率、降低功耗以及改造现有基础设施,从而为运营商在5G与6G的助力下利用AI释放新商机奠定基础。这两个联盟都把中国摒除在外,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保持开放创新的心态,加强国际合作。这次Orange和西门子都应邀参加联通创新成果发布会,并做了主题演讲,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最后,今年大会的热点除去GenAI、Open Gateway和5G-A以外,其实还有Open RAN和可持续发展的Net Zero。在这样一些方面,应该承认我们目前的实践落后于国外的设备商和运营商,希望未来有时间再讨论吧!

  本届巴展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A与通信的通用目的技术组合的融合步伐正在加速。特别是生成式AI,在自智网络,IT运维,Open RAN等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及融合解决方案。这些初步成果不仅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而且已经在多个场景中落地实施,如各网络与云厂商纷纷推出大模型相关的Copilot与Agent,以及AI内生网络等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这些都将推动网络与IT智能化水平达到下一新高度。此外,中国运营商与制造商的参展数量和参会人数在疫情结束后明显地增加,通过与全球行业伙伴的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以及上百场会展期间的会议讨论,旨在摆脱疫情后与地理政治学影响,进一步强化国际通信技术合作基础。

  首先,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AI-RAN联盟(AI-RAN Alliance)的成立。该联盟旨在将AI融入蜂窝技术,以进一步推进无线接入网络(RAN)技术和移动网络的发展。虽然目前尚未有中国运营商与厂商加入该联盟,但鉴于中国在5G领域的卓越表现和发展速度,我们有必要在保持5G领头羊的基础之上,逐步加强A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在5G往6G演进的过程中,明确AI and RAN, AI on RAN, AI for RAN的关系,将三个概念切实落地于未来的网络基础设施架构中,线G的AI Native。

  其次,在本届展览中,各运营商与ICT厂商纷纷展示了他们在通信A与5G/5GA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品。例如,中国移动、亚信科技、法国电信等企业的自智网络大模型、副驾等产品,都展现了AI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同时,AWS也基于大模型技术展示了各行业网络智能应用场景案例,为AI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参考。这些创新产品的展示不仅彰显了行业的活力,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开放,解耦,智能,从本届巴展看,通信网络技术必将沿着这六个字的方向不可逆转的演进。Open RAN作为其中的代表性技术被慢慢的变多的国家从政策层面和厂商从产商品化层面采纳并发展。如果说当前的5G可类比似iOS路线,那么ORAN为咱们提供了一条更开放、解耦的Android路线选择。我们的通信技术路线发展也需兼收并蓄,开放、白盒、解耦、智能、开源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顺势而为拥有未来。期待ORAN成为未来5/6G的Android Moment。

友情链接: 百度
Copyright 2020 火狐体育NBA直播.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56139号-1